目前传统的小龙虾“自繁自养”模式是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使其自繁自养,这种模式对种苗销量和利润依赖太深,养殖风险较高。 一旦扩张期过,现有模式下如此超高的密度,如果不能及时分流与调节,不但不能转化成货币和财富,相反会成为灭顶之灾。
可以说,没有任何方案产品能够缓解这种密度和生态的矛盾。这将加剧病害和死亡,推高养殖风险,导致小散户灰心丧气,规模养殖户连续亏损,无法兑现流转合同,甚至跑路,给地方政府留下乱摊子。 怎么办?改变模式,升级技术。 湖南助农农业作为小龙虾产业的新锐力量,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依靠技术,整合资源,率先在湖南南县进行稻田养虾的技术升级和模式转型。
湖南助农农业经过五省十七县的考察,组织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授渔联盟等多方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经过对湖北汉川、洪湖、潜江、公安等地先行先试之经验的总结,教训的汲取,充分的了解了“育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模式。正式启动育养分离项目。
松慈参观虾苗繁育池
2月26日,湖南首个稻虾“养育分离”项目在湖南助农农业基地正式启动。湖南助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庆明带领公司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
变自繁自养为育养分离,“育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育养分区,一塘两用”,育苗与养成虾分离,育苗的区域,专业育苗,养成虾的区域,只养成虾,这样有助于苗种的成活率和成虾的生长率。
育养分离模式种苗繁殖基地 控制好比例,协调生产环节,前期育苗区为养成区提供虾苗,后期养成区给育苗区补充亲本。这样,可以做到育养分离,密度可控,生态压力变小,投入品更少,食品更安全,环境变友好。
降低密度后,长势变快,规格提升,品质提高,价格更好,效益更稳定。形成功能分离、生产衔接,模式优化,循环养殖,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养育分离”这一模式破解了将来稻田养虾的过度扩张,好比一盏希望的明灯,通过催长规格和品相抢占价格高位,增创经济效益,这是生态友好、抓品质的好模式。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使南县的稻虾产业形成功能分离、生产衔接,模式优化,循环养殖,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临走点下方拇指留个手印证明来过。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